0

《功夫熊猫3》把世界观延展到了“灵界”

Snip20160329_6本文转自新京报,作者:图宾根木匠(影评人)

任何故事都要“接地气”,但结构故事的类型片原则,以及贯穿全片的萌趣童心,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跨地域准则——用同样的创作思路,也可以创作出饱蘸其他地域色彩的影片来,真正的童心,是属于全人类的无界珍宝。

拍到第三部,《功夫熊猫》从进口变成了国产(合拍),但精神内核并没有变。故事简单,但细节极其丰富,充满童心,富含幽默感,而且情感浓郁,紧扣着最重要也最打动人心的家庭伦理,谱写了一部合家欢电影的教科书。

所谓“合家欢”,其实就是“亲子电影”的意思,益智、暖心且有趣。童心和幽默感看似简单,但实践起来十分困难,当然喜剧元素往往带有浓厚的地域性,中国本土的喜剧电影也有着“进口转国产”的《功夫熊猫》所无法比拟的地域特色,不过《功夫熊猫》的喜剧元素一来绝不低俗(故可以称之为“幽默感”);二来,便是建在“童心”基础上的呆萌童趣,且绝不缺心眼——做不好的童趣常常表现为“低幼”的低智商桥段堆砌,《功夫熊猫》则是小孩能看懂,大人也喜欢,绝不低智,所谓“老少咸宜”,大抵就是这个意思。

“童心”两字之于中国电影,细思极少。明朝思想家李贽在《童心说》里写道:“童心者,真心也……绝假纯真,最初一念之本心也……童心者,心之初也。”自从乔布斯成为时代楷模后,很多人都经由他的推崇而开始感念“初心”,乔布斯的“初心”思想主要来自日本禅宗,但在李贽看来,童心才是最好的“初心”,才是最纯粹赤诚的“真心”。

再往古今中外的思想史里捯饬,《孟子》说的“赤子之心”,《老子》说的“复归于婴儿”,以及尼采借查拉斯图拉之口说出人类的精神演进是由“骆驼”、“狮子”最终升级到“孩子”,都有异曲同工的意指。而《功夫熊猫3》正是这样一部找到“童心”,秉持“真心”,重返“初心”的“孩子”电影——看起来憨态可掬的胖子阿宝,正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赤子阿宝。

相较前两部,阿宝已经打遍世间无敌手了,所以《功夫熊猫3》把世界观延展到了“灵界”(这也是中国武侠片既有的发展路径),阿宝生来体态臃肿却“骨骼清奇”,“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”,用禅宗顿悟的方式完成了向神龙大侠的进阶——这种“赤子”式的习武方式,金庸经常描写,譬如《侠客行》里一字不识的石破天。

《功夫熊猫3》的编剧估计没有读过上述那些典籍(乔布斯倒是应该都知道),即使读了也不会直接将其作为“中心思想”来创作影片。值得一提的是,片中对于中国文化的表达也引发了一些争议,不过究竟“正宗”的中国文化是怎样的,也并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僵化标准。互联网+的时代,中国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汲取域外营养和时代新鲜感,《功夫熊猫3》里的表达,总体上还算对版;再者,也不能指望一部商业电影完全承担国学教化的功能。

“民族的就是世界的”也许是一句正确的废话,《功夫熊猫》里的中国元素最初应当只是一种特定的在地化创作策略,不管是哪的“地气”,任何故事都要“接地气”(幻想题材亦如是),但结构故事的类型片原则,以及贯穿全片的萌趣童心,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跨地域准则——用同样的创作思路,也可以创作出饱蘸其他地域色彩的影片来,真正的童心,是属于全人类的无界珍宝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